" 关于 AI,中国与美国哪个更先进?" 陈楸帆分享会上,读者问题一个比一个猛烈。" 美国在基础研究方面领先我们,但是应用和数据方面中国远远领先于美国,我们非常多的数据被大平台所收集,用于训练 AI 模型。"
近日知乎在沪举办快闪课堂,科幻作家、星云奖得主陈楸帆携最新作品《迷幻史》与读者线下交流。《迷幻史》去年 11 月底在知乎上线,以 " 盐选专栏 " 形式连载更新。活动中,陈楸帆就 " 人工智能(AI)如何影响大众文化:从科幻小说到科技艺术 " 展开交流。在他看来,AI 发展受到数据、计算能力与算法限制," 这三个方面需要软件、硬件以及社会各层面整体配合,盲目做 AI,意味着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,机器对于人的智能理解非常浅,而且没有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。"
影视剧不断热炒 AI 女友、机器女友、" 我的新款女友 ",陈楸帆笑言,为什么看不到 AI 男友,与受众的性别划分有关,可以从中读解出很多潜台词," 这种 AI 女友的设置,是出得厅堂、下得厨房的完美人格折射,看得出影视从业者对 AI 的想象是什么样的。"
2018 年 10 月《埃德蒙 · 贝拉米像》在佳士得拍出 43.25 万美元高价,超出估价 40 倍。它是法国团队让 AI 学习 14 — 19 世纪间的 15000 幅画作,分析笔触、色彩、构图等要素后生成的肖像画。画作代码从网络下载,AI 只做了非常小的参数调整," 这幅画的知识产权在法国团队还是在代码原作者手里?它到底美不美,有没有价值?未来的评判标准会不会不在人的手里,而是在机器手里,由它决定人接触什么东西?" 陈楸帆提出一系列问题。
如今不少网络购物平台依靠 AI 向消费者推荐产品," 研究你的历史数据后,机器做出智能推荐,我们能否相信这是消费最优解,而不是出于讨消费者喜欢?" 陈楸帆将此推广至娱乐领域、教育领域," 我们每天娱乐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都是通过手机,如果没有防沉迷机制,接收的就是过度消费的信息娱乐,比如玩游戏以及刷短视频等。这些产品的机制最大化让使用者沉迷,最短时间内高频次刺激感官。如果没有正确、有引导性的价值观,人类会成为科技最大的受害者。"
在美国,研究者发现,用 AI 做简历筛选,性别歧视变得越来越严重," 因为机器学习到的数据带有偏见和歧视,所以必须通过算法纠偏,进行干预,否则我们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偏见型社会。" 陈楸帆强调,AI 普及不代表人能成为甩手掌柜," 要从技术端上想出办法,保证算法中立、公平、公正。"
" 我们总是高估某项技术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影响,但是低估了它在长时间内带来的冲击,对 AI 也是一样。" 陈楸帆认为,AI 对人类社会有更深远的影响," 比如说大家现在非常习惯于用软件去打车,而传统出租车司机需要依附于一个公司,这样的时代会慢慢消退。"
面对 AI 变革,我们该如何应对,陈楸帆以电力取代蒸汽作比喻:有人是蒙眼派,觉得新技术不行,还是坚持旧有技术;有人是骑墙摇摆派,肯定这是一种新生力量,也有潜在的可行性,但坚持蒸汽机技术,认为可以改良蒸汽机;还有人换汤不换药,拥抱电力生产力以及新的生产关系,思维方式却没有变,还是用蒸汽机标准来衡量电力做的事情,没有看到电其实能做更多事情。
这三种人最后都被淘汰了,剩下只有一种——脱胎换骨派,他们只占 5%," 彻底打碎原有认知,放下历史包袱,忘记什么是电、什么是蒸汽,而是都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探索,在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功用,怎样更好造福人类去迎接崭新的时代。"
栏目主编:施晨露 本文作者:诸葛漪 文字编辑:施晨露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|